时间:2016-10-1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葛沽萝卜嘎嘣脆

我记忆中的葛沽是从葛沽萝卜开始的。

小时候的秋冬时节,寂静的晚上会不时听到“卖萝卜哟……”的吆喝声。小贩打着提灯,挎着竹篮,手拿一个镰刀头,沿街巷叫卖着。有道是“穷吃萝卜富吃梨”,那时家境贫寒,想吃个萝卜也是奢望。父母偶尔一次半次将小贩叫进来买上一个半个萝卜,那就有过年的感觉了。

小贩拿出萝卜,削去缨子和尾根,从上往下摇动着切下去,萝卜顺势就裂开了。这种萝卜肉质翠绿,水分充足,一口咬下去嘎嘣脆。而且口感细腻,甜辣适中,味如水果。为此我记住了葛沽的萝卜好吃,尤其是“迎风道”上的萝卜。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,所谓“迎风道”是我听讹了,实为“营房道”。

对于葛沽清水萝卜的特征,当地人总结出一段顺口溜:“看表面,圆溜溜;摸起来,光滑滑;拿在手,沉甸甸;摔地下,十八瓣;切开看,豆瓣绿;吃起来,甜如梨。”俗话说: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用大夫开药方”。萝卜有顺气、消食、解表、清淤和预防感冒的作用。葛沽萝卜更绝,当地俗语说:“吃萝卜喝茶,气得药王满地爬。”

说起青萝卜,哪都产,为什么葛沽萝卜就这么好呢?这与葛沽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。葛沽在历史上被称为“小江南”,地处海河的下游,“一夕随沟渠纵横,潮至,千门向水流”,坑塘密布,水质优异,加之春无大旱,夏无大涝,肥沃土地上由御河水滋润长成的萝卜,虽然个头不太大,但以圆滑周正、皮细皮薄、爽口脆甜享誉津门,传至海内外。

夏秋时节的葛沽大地,成为了萝卜的王国。要说葛沽萝卜好应首推“营房道”的萝卜,就像西湖龙井茶好,好不过狮峰龙井一样。现在的营房道已经不复存在了,变成了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。据史料记载,过去,葛沽镇南有个“大营”,是明朝燕王扫北屯军的地方。大营向北通往镇内有一条道,称之为“老营房道”,后来葛沽环东、西、南三面修建了土围子城,营房道口修建营房围子门,称为南定门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老营房道北端的洛阳桥旧址,演变成营房十字街,形成了北起营房十字街,南至南定门的营房道格局。营房道中间地段有个半亩地大小的吃水坑,称为“营房吃水坑”,吃水坑以北是营房道的闹市区,统称营房。吃水坑以南是菜园区,也就是清水萝卜的主要种植区。此地是葛沽“水流三带”的东沟与中沟侧面的末梢,纵横交错的浇水垄沟和水坑挖得特别深,多潮少汐,形成弯弯曲曲若干条蓄水沟。沟中终年积水,使活水变为死水、冻水。由于泥沙沉淀又变成青水、绿水,浇灌出来的萝卜心青质翠。这大概就是营房道的萝卜优于别处萝卜的主要原因。

葛沽萝卜一般在霜降后收获,收拔后一部分上市出售,一部分埋藏在低温高湿的土壤中,可一直贮藏到来年5月。萝卜出坑的时间不一,视市场情况而定,多为冬季,少为春季。出坑后的萝卜,头芯钻出鹅黄色的叶芽,尾巴略带白毛根儿,装筐装箱后进行批发或零售。菜农在萝卜出坑时,挑选一些个头齐整、上有全芽、下有全根的作为母体存入菜窖内,待春暖时入地繁育种子。

春华秋实,年复一年,葛沽萝卜种子犹在,而营房道已难觅其踪。儿时那种对营房道萝卜的记忆也渐渐模糊。值得欣慰的是,葛沽人已树立起品牌意识,深入研究葛沽萝卜的提纯复壮,不断进行品种选育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超越营房道品质的葛沽萝卜一定会出现。

1.使用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
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jiadikaiguan.com/hlbtx/1287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