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6-12-13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永平寺

永平寺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著名道场,以严修苦行闻名,至今保持着古老的禅门修行传统。

日本宽元二年(),道元禅师遵照宋如净禅师遗嘱,在福井越前创建了永平寺。该寺初名“吉祥山大佛寺”,宽元四年更名为“永平寺”,系取《永平广录》“天上天下当处永平”语,亦取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为后汉“永平”年间意。

永平寺按南宋明州(今浙江宁波)禅寺格局建造,呈禅宗寺院典型布局,尤其中轴线之天王殿、佛殿、法堂布置,与明州天童寺一脉相承,故又有“小天童”之称。

永平寺位于福井县中部福井寺东南约16公里处,三面环山,是日本第一巨刹。是佛教中的曹洞宗一派的大本营,在日本境内拥有座下属寺院。永平寺在16世纪曾受到日本佛教一向宗信徒的攻击,被全部烧毁,18世纪才重新修复为今天的样子。

寺院占地面积多达33万平方米,它的七堂伽蓝是:山门、佛殿(祈愿国泰民安的道场)、讲堂(每天早上念经、贯首讲经和进行各种法事的地方)、僧房(修行的地方)、作厨房用的库院、浴室和便所东司。以这七堂为中心有大小70余间堂宇,用回廊连接在一起。至今还有将近位修行者和行脚僧在这里艰苦修行。

文字实录:

毗舍浮佛偈

假借四大以为身

心本无生因境有

前境若无心亦无

罪福如幻起亦灭

早上六点起,永平寺的出家众开始了一天的功课。

这里是曹洞宗的大本山永平寺。七百多年来,这是有声电视摄影机(第一次)来到永平寺,大家都很好奇,想知道永平寺里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。

摄影和采访记者于昭和52年()1月来到永平寺的这天,是一个下雪的日子。永平寺附近都满覆着雪,气温是零下十度。

拥有七百多年传统的永平寺,不管外界对他们有任何的评价,他们只管精进修行。目前共有位年轻的出家人常住在这座寺里。

“请问师父,这儿不挂永平寺门牌,是道场吗?”

“这是日本曹洞宗第一道场。”永平寺的执事僧告诉记者说。

“这是一个供各地云水僧修行的道场。这个道场的家风向来十分严谨。永平寺是禅宗道场,每天都过着严格的生活,按一定的纪律修行。永平寺的弟子,都必须能够过严格的生活,遵守规矩。每个人都得穷毕生之力,去探寻什么是禅,去追求宇宙的真理。”

永平寺是一个修行的道场,到底这里是怎样修行的呢?从年前至今,永平寺的宗旨就是专心参禅打坐,以求明心见性。一般以为禅宗的修行方法是以坐禅为主,其实也不只是打坐,其他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是禅。在日常生活的行、住、坐、卧都有一定的规矩。道源老师教训:只管守规就是修行。“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”无不是佛法。

永平寺宽敞又宁静,毫无感觉有人存在。寺里的生活严格且须禁语。这里的沉默给人一种更深刻的感受。

“请问参学的动机呢?”

“有些原因以及求精神依靠。”

“参学的动机呢?”

“是想考验我自己。”

这里共有位云水僧,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,约有百分之95是大学毕业生。平均在此参学时间是两年,挂单时间的长短由各人决定。

这里的冬天又长又冷,由西伯利亚袭来的寒风直接横过日本海,可说是日本最冷的地方。为什么要远离京都,而建在这座深山里呢?

永平寺的开山老和尚道源在西元1年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。当时他眼看贵族社会腐败,不顾父亲对他的期望,为了追求人类生存的意义而出家。那时,佛教深入于一般民间的生活中,佛教各宗派间有着强烈的竞争,争权者也利用佛教来从事政治活动。他有鉴于此,发愿要使禅宗纯粹化。他认为栽培后继者比传教更重要。四十四岁时建立了永平寺。“永平寺”是永远和平的意思,全寺约33甲,共75栋建筑物。

清晨四点半,在摇铃声中揭开了永平寺一天的序幕。刷牙洗脸,这些看来简单而又平常的动作,由出家人做来,仿佛是一种无言的生活艺术。我们采访人员,也被这些云水僧的洗脸动作吸引住。以雪溶化过后的雪水来漱洗,有着刺痛的寒意,绝不可浪费任何一滴水。无论刷牙、洗脸,都有一定的规矩。

眼睛半张,注视一公尺前方。注重呼吸,每一分钟二至三次,轻而常,呼气比吸气长。比如说,呼气时保持鼻孔前的羽毛不动。“警策”,发生妄想或打盹时,为佛代打警戒。产生妄想时上身会倾向前。

裸足踩榻榻米,脚底如冰冻刺骨。

早上五点四十分至六点五十分上早课。个人诵经的声音十分和谐,回荡在整座寺里,形成一种很美的合音。诵经是要靠耳朵和眼睛的,听别人诵经的声音,而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大众的声音之中,不会有个人突出的音质。能和整个团体所发出的声音融成一体,这也是修行的一种。(室温零下十度)六点五十分,早课结束。

我们来到与世俗不同的地方,自起床二小时半,过程觉得短促又充实。这群年青人何来那么稳静呢?佛教说:“有情众生结皆有佛性,但因为被欲望所束缚,所以人类的自性光明就会被贪、嗔、痴……所引发的烦恼而蒙蔽而无法显现。”怎么做才显现光明呢?那就是“只管打坐”。彻底做到所制定的形体,不用头脑,不问智识,以全身投入规矩。身心一元化的结晶,就是开山老师所谓禅的世界。所谓“参禅打坐”,并不是知识性的思惟。永平寺的开山庭训就是完全靠自力,藉由参禅打坐,达到明心见性,解脱自在的目的。

行堂师分稀饭。连吃饭也不能随便,这也算是修行之一。

食存五观

计功多少,量比来处

忖己德性,方堪受食

妨心离过,不生贪爱

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

为成道业,应受此供

从打火点之后到开始用斋前的15分之中,共唱了六种偈。禅宗将过堂也视为修行的重要功课之一。无论是饮食或睡眠,都以能维持身体健康为原则,将欲望减到最低限度。用斋时,也能表现出出家人庄严的威仪。

早上八点清扫回廊。一天当中只有这段时间可以发出声音。打扫全山9百公尺的廊只需花15分钟。比一般人的动作还要快3倍。这么早就开始工作,是想藉来消耗体力,然后再静静的修行。

这座寺只有大库房这个角落,整天都是嘈杂的。云水僧在这里前四个月只是作饭菜,所以这也成了修行的功课之一。此乃永平寺的特色。云水僧专注于切菜或煮饭,没有其他的念头生起,这就是修行。

“请问三餐的内容是……?”

“早斋是稀饭、萝卜干、芝麻盐;午斋是饭、味增汤、黄萝卜、豆腐渣;药石是饭、味增汤、黄萝卜、蔬菜。”

采访记者问寺里的典座:你们这里吃的这么简单,营养够不够?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?

典座表示:营养不良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。出家人的生活本来就是越简单越好。吃的方面也是如此。

菜色的变化极少,每天平均摄取0卡路里。

也有较花体力的雪中出坡,藉此来维持身体健康。

采访记者问这些年青的出家人:“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?”

他答道:“没有什么特别有趣或无趣的。”现在他的执事是香积师,可以做饭供养大家,这让他颇有成就感。

“最容易生脚气病。”

“我也患过脚气病,后来复原了。”

“现在没问题吧?”

“乐趣呢,不知什么叫乐趣。”

“没有乐趣吗?”

“不是没有。”

“你呢?”

“这也许不算乐趣。我是炊事员。昨天不会的,今天做到了,觉得这也是乐趣。”

这位31岁的光世法师,从东北大学研究所毕业后,在高中教了四年的物理。当记者问到出家的生活苦不苦时,他说:“除了脚疼、天气冷之外,其他并没有并没有什么苦可言。”

这位是34岁的诚一法师,有五年在精密机械公司工作的经验。记者问这位诚一法师:“你对出家生活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时?”他回答说:“社会大家以为出家生活是不自由的,其实出家是十分稀有难得,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。”

每个月有固定的时间放香,在放香这天可以剃头、沐浴、缝补僧服及做其他的事。

这位是永平寺监院加藤默堂老和尚。他自31岁进入佛门至今,每天就是在打坐参禅上下功夫。记者问老和尚为什么要“坐禅”时,老和尚回答:“‘坐禅就是坐禅’,不为什么,也没有条件。坐禅也不光只是‘坐’着,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是在坐禅。”

每个月的初一、十五是小参日。“禅问答”。小参,和坐禅时的宁静是截然不同的情景。

在永平寺修行的云水僧,个别将自己的问题或烦恼提出,向和尚请教。和尚针对个人的情况,给予适当的答复。和尚的回答也只是一种暗示或启示。

这位禅僧问:“一切众生是否都有佛性?如果有的话又在哪里?”和尚回答:“一切众生都有佛性。”

另一位禅僧问:“佛是什么呢?”和尚回答:“佛无所不在,遍一切处的。”

下一位禅僧问:“永平寺是一片雪白,什么时候不是白色的呢?”和尚回答:“该是白色的时候就是白色。它不该是白色的时候就不是白色的。”

最后一位禅僧问:“烦恼这条毒蛇是从哪里来的呢?”和尚回答:“好好照顾自己的脚下。”和尚回答后,他们都很至诚感谢和尚的开示。

采访记者在永平寺停留了三个星期。这是一个深邃沉默的世界。

晚上7至9点坐禅。用功的时间从早上4点半到晚上9点。年轻的云水僧过着丝毫不得懈怠的修行生活。

开山老师说:“不用头脑,以身体领会,这才是‘身心解脱’。”身心松弛,透明平安的境地使旁人也受感染。这是开山老师毕生追求的境地。

要做到不打妄想,才能身心自在。能把万缘放下,身心才有轻安之感。永平寺在七百多年的历史中,有过上千位年轻人来过这里参学。

采访人员看到隐静中激烈地考验自己的世界,必定以自力达到身心自在的境地。这是最彻底自力求脱的世界。七百年来,不论时代如何变迁,永平寺的宗旨从未有过任何改变。离开永平寺的那天,也是下着大风雪。

客尘

日夜虚空暗,东升又现明

明暗自凌夺,虚空岂变形

心本虚空休,众生是浊情

本来无一物,性海永澄清

《最胜王经》曰:“烦恼随惑,皆是客尘。法性是主,无来无去。”

《圆觉经》曰:“静慧发生,身心客尘,从此永灭。”

永平寺禅源汲流千亿人

(图文来源:禅艺会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
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jiadikaiguan.com/hlbzl/3813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