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申报的“二十四节气”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 关于“二十四节气”的英文表达,你知道多少呢?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“二十四节气”的英文表达和美食哦,一起来随小编看看吧! 春季(Spring) 立春(Startofspring) 2月3日或4日 代表喻义:代表春季的开始太阳位置:太阳黄经度、气候特点:大风降温天气为主,气温逐渐回升传统食品:春饼、春卷、五辛盘、萝卜地方风俗:鞭春牛、迎春、春游农业活动:中耕松土、浇灌返青水、防冻保苗,及时灌溉追肥,促进生长。 雨水(RainWater) 2月18日或19日 雨水的一个主要习俗是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,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,这称为“接寿”,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。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“罐罐肉”: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、海带,再用红纸、红绳封了罐口,给岳父岳母送去。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。 惊蛰(Awakeningofinsects) 3月5日或6日 代表喻义: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。太阳位置:太阳到达黄经°。气候特点:雨水渐多,乍寒乍暖。传统食品:“炒虫”、生梨。地方风俗:祭白虎、打小人。农业活动:防病虫害。 春分(SpringEquinox) 3月20日或21日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春汤”。有顺口溜道:“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春,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,身壮力健。 清明(ClearandBright) 4月5日前后 清明时节,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。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,然后开始制作团子。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,在包馅时,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。团坯制好后,将它们入笼蒸熟,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,这便大功告成了。 谷雨(GrainRain) 4月19日或20日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,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,又叫二春茶。春季温度适中,雨量充沛,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,使得春梢芽叶肥硕,色泽翠绿,叶质柔软,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,使春茶滋味鲜活,香气怡人。 夏季(Summer) 立夏(StartofSummer) 5月5日或6日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,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。立夏前一天,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,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,看着蛋壳慢慢变红,满屋香喷喷。茶叶蛋应该趁热吃,吃时倒上好的酒,内洒些许细盐,酒香茶香,又香又入味。 小满(GrainBuds) 5月21日前后 夏季气温过高,很多人会上火,感到口渴干燥。吃鸭肉正好可以应对这些象,甚至低烧、体质虚弱、有水肿现象的也可以得到改善。公鸭肉性微寒,人药以老而白、自而骨乌者为佳。用老而肥大之鸭同海参炖食,具有很强的滋补功效。 芒种(GraininEar) 6月5日或6日 代表喻义:表示夏收(麦类有芒作物成熟)、夏种大忙季节。太阳位置:黄经75°气候特点:气温升高,天气炎热,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,多冰雹、狂风、暴雨或干旱。传统食品:梅子地方风俗:送花神;安苗;打泥巴仗,煮梅农业活动:抢收小麦、蚕豆、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,抢种夏大豆、花生、春大豆、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。 夏至(SummerSolstice) 6月21日或22日 过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老北京的风俗习惯,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、凉面了,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,促进食欲,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。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,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。 小暑(MinorHeat) 7月7日或8日 节日活动:暑前后,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、春小麦等作物外,农业生产上主要忙田间管理。食品: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,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,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,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,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,切片后加适量蜂蜜,可随意食用,有安神入睡之功效,可治血虚失眠。 大暑(MajiorHeat) 7月22日或23日 俗话说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”。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。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。这时市民可多吃消暑清热、化湿健脾的食品。 秋季(Autumn) 立秋(StartofAutumn) 8月8日前后 秋天果实大多成熟,瓜果、豆荚类蔬菜种类很多,鱼、肉、禽、蛋也比较车富。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,但要注意平衡膳食。秋天气候干燥,夜晚虽然凉爽,但白天有时气温仍较高。热能伤津、伤气,燥盛则消耗津液。所以,除了应当掌握好饮食起居的调养以外,根据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,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,可选用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乳品。 处暑(EndofHeat) 8月23日前后 吃酸不吃辣。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,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。因此,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,包括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生姜、葱及酒等,特别是生姜。这些食物属于热性,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,食后容易上火。尤其是处暑过后,天气开始干燥,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。比如生姜,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:“一年之内,秋不食姜。” 白露(WhiteDew) 9月7日或8日 资兴兴宁、三都、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。每年白露节一到,家家酿酒,待客接人必喝“土酒”。其酒温中含热,略带甜味,称“白露米酒”。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“程酒”,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。程酒,古为贡酒,盛名入远。 秋分(AutumnEquinox) 9月23日前后 自古以来蟹即是中国人的美食,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,宋元时期流行吃“洗手蟹”,系以盐、酒、橙皮、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。明代的漕书为了吃蟹,用锤、刀、钳等三件来对付蟹之硬壳。在晚清,苏州人制作专门用以吃蟹的工具“蟹八件”,“蟹八件”一度成了苏州人嫁女的嫁妆,而鼎盛时期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。 寒露(ColdDew) 10月8日前后 寒露到,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四时养生理论,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 霜降(FrostDescent) 10月23日或24日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。例如广西玉林,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,早餐吃牛河炒粉,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,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。 冬季(Winter) 立冬(StartofWinter) 11月7日或8日 在我国南方,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,在台湾立冬这一天,街头的“羊肉炉”、“姜母鸭”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。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、四物鸡来补充能量。 小雪(MinorSnow) 11月22日或23日 小雪节气吃糍粑,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。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,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。古时,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,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,民间有俗语“十月朝,糍粑禄禄烧”,就是指的祭祀事件。 大雪(MajorSnow) 12月7日或8日 老南京有句俗语,叫做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。大雪节气一到,家家户户忙着腌制“咸货”。将大盐加八角、桂皮、花椒、白糖等入锅炒熟,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,涂抹在鱼、肉和光禽内外,反复揉搓,直到肉色由鲜转暗,表面有液体渗出时,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,用石头压住,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,半月后取出,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,撇去浮沫,放入晾干的禽畜肉,一层层码在缸内,倒入盐卤,再压上大石头,十日后取出,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,以迎接新年。 冬至(WinterSolstice) 12月22日前后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。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。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 小寒(MinorCold) 1月5日或6日 到了小寒,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,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,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、香肠片或是板鸭丁,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,十分香鲜可口。其中矮脚黄、香肠、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,可谓是真正的"南京菜饭",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。 大寒(MajorCold) 1月20日前后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,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,吃了后会周身发热,起到御寒、养胃、滋补的作用。而糯米制作的食品,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。糯米蒸熟,拌以糖、猪油、桂花,倒入装有红枣、薏米、莲子、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,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。味道甜美,是节日和待客佳品。 小编整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英文表达和美食就是这些了。 这些节气不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小编为这些文化遗产手动点赞O(∩_∩)O~~! 大家一定要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
|